1955年5月出生。1978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,1983年获学士学位。 1983--1999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工作,曾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,北京大学社会生活口述资料研究中心主任、北京大学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。2000年转到清华大学工作,任社会学系教授。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、社会结构变迁和口述社会史。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社会现代化的研究工作,并成为国内社会学界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。其中,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理论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,现已为研究现代化的学者普遍引用。《社会现代化》一书获北京大学优秀学术成果奖。90年代初,学术兴趣逐步转向对中国的社会结构的研究。提出了“自由流动资源”与“自由活动空间”等重要概念和理论,以对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进行宏观上的描述和具体的研究。其中代表性论文《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》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。从90年代中期开始,开始口述社会史的研究工作。。《“过程--事件分析”与当代中国国家----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》不仅成为口述社会史研究群体的理论指导,而且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。 |